首页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五十五章:密议

第五十五章:密议(3/3)

目录

除了此前张诚与吴三桂商定的制烟工坊外,吴国贵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在辽镇设立云州铳定装子药的制造工坊!

吴国贵的理由很充分,定装子药是一个十分纯粹的消耗品,而这一次蓟辽军将所购买的数量又十分庞大,如果全部在宣镇制造不只工期漫长,运输也是一大难事。

而辽镇各种制备火药的材料齐全,若是能派出工匠前往辽镇设立弹药制造工坊,就比只在宣镇生产要方便许多,而且也省去了运输环节。

为了能够说服永宁伯同意这个建议,吴国贵更是代表辽东总兵吴三桂承诺,辽东各将只负责保证工坊的安全,绝不参与工坊的管理等事务。

且永宁伯还可派驻一队军士常驻辽东,专门负责弹药工坊的驻防守卫事宜。

吴国贵这就等于是当面表明,辽镇诸将绝不会设法窃取其火药配方,更不会强占其设在辽镇的弹药工坊。

见他都做出了如此保证,张诚不由也是十分心动,不过,他并未立即答应吴国贵的这一请求,只表示自己可以考虑他的这个建议。

…………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九日,张家口堡,范家大院内的一间偏厅里,被暖炉烘得热气腾腾,与外间料峭的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如许多史志载:“独石,张家二口乃宣府之项背;宣府乃京师之屏翰。”

在长城沿线地名中的“口”,一般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张家口的“口”就是指宁川水口。

即宁川水出崇礼深山之后,在今长城处经过的东高山与西高山之间,而形成的一个天然水口。

古时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水道,只有驻兵把守,而若是派兵驻守,就要有个名字,而该水口附近有张姓人家居住,便取名“张家口”。

初时,守卫张家口的明兵驻宁远堡或右卫城,但都与该口相距较远,如有紧急军情,因来往不便而不利于防守。

遂于宣德四年在距该水口三里许的西南方向修筑了一处军堡,以驻兵守“口”,因该堡所守之“口”名“张家口”,故名张家口堡。

在嘉靖年间,张家口堡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后在万历二年,张家口堡的土墙也进行包砖加固,城堡的规模也在此时最终奠定。

张家口堡在明代初期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城边堡,规模也不大,周长仅四里有余。

不过,到了隆庆五年时,穆宗与蒙古俺答汗达成协议,双方重开互市,史称“隆庆和议”,张家口堡就是宣府镇的马市,因此而成为整个宣府镇与蒙古进行大规模贸易的场所。

明代的马市又分为“大市”和“小市”两种。

“大市”每年开一次,参与互市的主要是各部落酋长和贵族,而“小市”则每月一次,主要是普通牧民与明人进行交易。

张家口堡的马市就属于大市。

如此到了万历年间,随着明蒙间贸易的发展,张家口堡“百货坌集,车庐马驼,羊旃毳布缯瓦缶之属,踏跳丸意钱蒲之技毕具”,一片繁荣景象。

而由于张家口堡与长城边口之间还有五里的路程,双方的贸易并不十分方便。

于是在万历四十一年时,又在长城边墙内修筑了一个专门用于进行马市的小堡,称为“来远堡”。

因此,来远堡也被称为“上堡”,而后俗称“市圈”,张家口堡则称为“下堡”,民间俗称“堡子里”。

而在鞑虏崛起,尤其是其攻灭蒙古林丹汗后,彻底占据归化城后,也常常顶着蒙古各部的名义来张家口堡进行互市贸易。

而今,这里却正在进行着一场对永宁伯张诚不利的密议!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强娶圣女,这个反派我当定了! 我在神诡世界的万职书 糟!我和植物人老公穿成毛茸茸了 暖婚甜妻:京圈太子爷宠坏小玫瑰! 顾医生,请不要这么放肆 主母凤华 贵妃娘娘别误会,我真是进宫治病的神医 开局满门忠烈,老婆发现我非常人 我的鱼缸通三国,开局拯救关羽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