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侧写师26(2/5)
林莱眯了眯眼睛,旋即肚子里的坏水就开始往外冒,她拿出了新闻主持人的风范拿腔捏调道:“‘斯潘塞·瑞德话一说出口,内心就开始懊恼了,明明莱娜明天就要离开了,他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晚上的时间。’”
瑞德:“莱娜?”
林莱继续做着旁白:“‘——怎么都得把床头柜第二个抽屉里剩下的蜜桃味安全套一下子用光才对,可现在却让自己搞砸了。想到这儿,斯潘塞·瑞德更加懊恼了。’”
瑞德:“!!”
瑞德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我哪有那么想!”
林莱忍笑忍得好辛苦,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斯潘塞·瑞德口是心非地否认道,他才不要告诉自己亲爱的女朋友,他在匡提科上班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她,还没忍住冒出了一些说出来都会被消音的想法。’”
瑞德整个人都要变成番茄了:“莱娜·戴维斯!!”
林莱倒打一耙:“你喊得太大声啦,斯潘塞。”
瑞德又羞又气:“都是谁的错啊。”
林莱一脸无辜:“谁呢?”这可把瑞德彻底惹恼了,他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然后——开始挠林莱的痒痒。
林莱:“哈哈哈哈哈。”
结果两人从沙发上滚到了地毯上,瑞德抱着她小声说道:“我不想你走。”
“嗯。”林莱伸手将他落下来的一缕头发掖到了耳后,“我会想你的。”
至于蜜桃味的安全套有没有用光?
这个嘛,浪费是可耻的。
·
·
林莱回到纽约后,就开始全力调查那起奇怪的连环灭门案。
1972年的莫里斯家灭门案,因为时代太过久远,不是最佳着手案件,于是林莱就将大部分目光转移到了发生在2003年的朗德家灭门案。不仅如此,林莱严重怀疑不止这两起灭门惨案,于是就放宽了搜检时的年份上限。
结果还真的在《西雅图时报》数字化的往期报纸上查到了又一起高度相似的案件。
它发生在1945年,地点位于华盛顿州康纳镇,那是距离西雅图不远的一个小城镇。同样的父母死在自己的卧室内,将近十岁的女儿不见了踪影。这起惨案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所以《西雅图时报》才追踪报道了它,直到半年后,当地警局声称找到了凶手,可很快就被打脸,导致最后它就成为了一起随着时间流逝被埋葬的悬案。
可这就更奇怪了。
因为从1945年,到2003年,这可是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啊,就算最开始的一个凶手在作案时只有二十岁左右,那到现在也就要八十岁了。那他是不可能迅捷地制服处于壮年的被害人的,那么这样高度相似的案件,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老师带徒弟?然后徒弟再带徒弟?
可问题还是原先的问题:
这样凶手不止一个人的作案团队,是如何多年来都团结一致,没有起内讧进而让警察追查到他们行踪的?
为什么间隔时间这么久?就像是隔了一代人一样。
他们带走小女孩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是培养她成为“徒弟”?
带着这样的疑问,林莱赶往了北达科他州一个叫昆西的城镇,朗德家灭门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他们的房子至今还没有迎来下一个住户,还保持着当年惨案发生后的样子,当年的警戒线经过这么多天的风吹日晒,还是能依稀辨认出来的。
林莱在外仔细观察了下朗德家,发觉他家比较偏僻,最近的邻居都在半英里外,加上中间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即使是深夜朗德家传来异常的响动,邻居都很难听得见。
那就更不能指望找到什么证人了。
林莱之后进入了警戒线内。
朗德家已经变得有些荒凉了,林莱还突然发散了思维,想起了《红龙》这本书中,能够代入凶手思维的前FBI探员威尔·格雷厄姆,被老上司重新请回来破案,就是破解连环灭门惨案。他在仔细观察过几家被害人的房屋构造后,通过一家不久前换过新门锁,可凶手却没能发现,意识到凶手不是在附近跟踪被害人,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即通过家庭录像带,才进一步锁定凶手的。
林莱突然愣了一下,因为她同样意识到她如今遇到的灭门案件,警方都没提到过被害人的门锁有被撬过的痕迹,所以警方还一度怀疑过是熟人作案。
林莱于是就额外关注了下朗德家的门锁,只是当年的痕迹已经被覆盖了,她觉得自己得回去好好翻看下案宗,然后戴着手套,无比熟练地撬开了锁,没有留下任何暴力打开的痕迹。
林莱:“唔。”
林莱脑海里闪过什么想法,不过没有抓到,而是等到后面她再重新捋顺这起连环灭门兼诱拐案时,她才重新抓住这个线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