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1/2)
端午时节,长安一样炎天暑地,礼部谋夺纺织学校的步骤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本朝大学士有六个定额,而六部尚书中,只有礼部尚书邹大人一个人没加衔大学士。
如今徐尚书下来了,大学士有了空缺,礼部尚书对付纺织学校比之前还有干劲儿。他一面联络门生故旧,一面在家整理奏疏,明日就要在朝廷上正式向纺织学校发难。
林家丫头没有在朝堂上跟他对话的身份,贾政又是个没言语的,正好可以拿来当软柿子捏。
不多表现,不踩下去几个,能让上面记得他?没有人记得,又哪里能入阁呢?
他鼓动人将王九忤逆案宣传的沸沸扬扬,就是为了此时有理有据。一个学校的忠孝纲常伦理竟然出了岔子,如今女子王九读书不回家侍奉亲爹,这样的纺织学校与拐子何异?
“女子读书上学,也该读些《列女传》《女则》《女训》《朱子家训》等,如今这个纺织学校却不然,纺织等事外,经史子集圣贤学问有涉猎,连域外的番话与奇技淫巧也有涉猎,偏偏不修女德,才使女子无视生父,畜生不如!”
“纺织学校离间父女,教唆女子忤逆父亲,才致使天人感应,有地龙翻身的天罚!”
这两段是他论述的精华所在,邹尚书还要润色一遍才行。
连各部院的主官与阁臣们,他都打好了招呼,大家心照不宣,都不会阻挠这次邹尚书的动作,他是势在必得。
他又将女校纳入礼部下辖的私心,而越是有私心,越要把话说得大义凛然,帽子要扣的足够大。
“林承禳主事也万万不妥,女子无才便是德,正是有她主事,才起了这样的人伦大祸,以致天地不谐,臣等冒死进谏,伏唯圣上亲贤远佞,万万不可因小失大,坏了我□□千秋万代的社稷!”
礼部尚书看了数遍,仍旧觉得这段非常好,不必再改,已经在心里幻想明日如何在朝堂上意气风发。
偏偏管家这时候呈上一张水绿色的帖子,上面印着纺织女校的徽标,写到:“女学论坛擂台赛,端午开启,邀君共赏,燕子楼。”
礼部尚书冷笑一声:“这是干嘛?服软来了?就算现在知道怕了,也晚了!”
“老爷,恐怕不是服软,人家发的多,街上人手一张。”管家又拿出一帖,并翻开帖子里面,“画的都是各种新鲜冰饮,恐怕到时候去的人不少。”
礼部尚书惊疑不定。
端午就是今天。
*
论辩输给一个小姑娘,这事虽已过去两月有余,章御史见人还是抬不起头来,噩梦里时常还要惊醒。
若说后悔,那是真的后悔,可是这新宅子住着,他也不能拒绝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所以女校的动静,他还得跟进,风闻奏事,每天一个折子,给上头上上眼药。
今日是端午节,风来书屋跟纺织女校短休一日,只是林承禳仍然保持着每日跑步的习惯,带人出门来。
章御史就跟在他们后面。
林家人跑着跑着,到了热闹处,开始发帖子,也不介意章御史跟他们家姑娘有过节,硬塞了一个给他。
然后就跑到燕子楼去了。
燕子楼张灯结彩,门前好大一块空地,支起一对大鼓,咚咚敲响,临近的街坊都过来看热闹。
章御史看着“女学论坛”几个字,心说不妙,赶紧往上通报,兴许能拦一拦。
可惜跑步坚持这么久了,林家人跑步的速度,可以前快多了。
他们一个人背着两个新款式的大双肩布包,巴掌大的小册子分出去几千册。
消息如风吹麦浪一样传开,百姓们最先议论起来,无数人要去瞧热闹。
接着北静王府递到了老圣人处,忠顺亲王递给了戴权,戴权马上通报了当今,宫里也派了人出来。
今年因为地震灾情,无钱办赛龙舟会,上下官民都是憋闷,有了这个免费的热闹去处,谁肯错过?何况这个纺织女校,包括那个领头的才女林先生身上,出了多少新鲜事了?
现在京兆府还有那一桩忤逆案没结,说来也与女校相干。
全赖从没辜负过都中百姓的八卦热情,不到一上午,都中只要是长眼睛耳朵的人,都知道了这么回事。
尤其是那些在纺织学校就读的女孩,她们这些学生原本不知道有这回事,还被家人一通埋怨。等知道了,好几个学生硬拉家里大人去看热闹,万一林先生需要,还能帮个忙撑个腰。
徐苍生就是被徐燕然拉着,连汤姆的装扮都用不得,就去了燕子楼。
燕子楼外已然被热情的人群站满了位置。
燕子楼内也全是人了。
店家按照林先生给的冰饮方子做的新鲜冰饮还不够发了。
徐苍生父女俩,楞是被拦在了门外,说是怕发**,只能限制入场。
门外的百姓们都不干了,宁可顶着太阳,宁可不要冰饮,也一定要看到热闹,强烈要求这论坛论到燕子楼外面来。
店家跟黛玉一合计,也不错,干脆把那面大鼓平放在地上,黛玉就站在大鼓上。
又是一阵混乱,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燕子楼从上到下几层都有贵胄人家包了,连房顶树杈上都挤满了人,这论坛才算开始。
黛玉道:“诸位亲朋,今日端午,是除邪祟,正人心的日子,吾名承禳,是家父家母希望我能消灾除祸的意思。适逢其会,做了女学的执掌,今日便忝为擂主,设此论坛,请大家共论女学!”
黛玉自从开始教书起,就把系统里的《教师发声的常规训练》融入到了生活中,此时人多,也丝毫不乱,三腔共振,丹田吐气,远处也都听得到她的讲话声。
她话里说的颇有江湖气,话一落就有叫好的。
黛玉:“我这个擂主不是白当的,先——”
“等等——”
章御史硬着头皮叫了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